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多邻国的品牌传播“后劲”有多大?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有一次参加朋友聚会,夜色渐深时,有人的手机收到一只绿鸟的打卡提醒。结果没想到所有人都掏出了手机,这个人用蹩脚的粤语点菜,那个人用奇怪的法语夸人,还有日语、德语、西班牙语,并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叮咚声。

知道多邻国火,但不知道身边的朋友竟然都在默默学,有的甚至已经“连胜”几百天。

这个累计下载量超5亿的语言学习App,2024年的日活用户达到4050万,同比增长51%,月活超1.167亿,同比增长32%,并新增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净付费订阅用户。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图片来源:多邻国致股东信

根据网络数据显示,多邻国用户留存率比一般的教育软件高几倍、十几倍。而且不同于其他学习软件,社交媒体上对多邻国的讨论大多来自用户自发的内容,开头提到的那只绿色猫头鹰多儿(Duo)作为多邻国的IP,常被网友戏称为“傻鸟”、“疯鸟”,而针对多邻国的搞笑吐槽也是层出不穷。

年轻化品牌都希望和用户玩在一起,但现实情况是,很多时候年轻人对品牌的故作幽默并不买账,以至于品牌总是陷入尴尬的“自嗨”。这也是我们想要展开聊聊多邻国的原因:这只“疯鸟”身上到底有什么魔力,能让几亿人坚持打卡,并与之建立真实有效的连接?

01、用“学习”抢夺短视频的注意力?

多邻国的产品机制和运营设计,最突出的一点是“娱乐化”。这个娱乐化可以分成两方面,一是游戏化机制,一是幽默感

  • 游戏化机制:像打开一款游戏一样学习

作为一款基于用户兴趣的语言学习软件,多邻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用户真正愿意学、坚持学,毕竟人的“惰性”几乎是所有学习类产品需要对抗的东西。多邻国的解法是将其打造成一款“类游戏”产品。

它将语言学习设置成闯关式的“技能树”(后更新为“路径”),用户每完成一节课程就可以获得经验值(XP),积累连胜奖励(Streaks),并在排行榜中与他人竞争。用过的朋友应该都体会过被疯狂奖励的快感,包括每答对一题的魔性音效和花式赞美,以及最后的经验值暴涨和升级。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图片来源:多邻国App

这种感觉和玩开心消消乐有相似之处,闯关+奖励让你充分体会游戏带来的解压感。而且据官方称它的难度设置一般会调整成80%的正确率,既让用户有所挑战,又不至于因难度过高而放弃。

免费的40多种语言学习选择,本身也是一大核心卖点。在主流为英语学习的中国市场,其他语种的零门槛学习,无疑为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。

举个例子,很多朋友从小爱看日本动漫,看多了就会有想要学习日语的兴趣,但真正采取行动的还是少数,因为需要自己上网找教程,或者花钱报班,而大多人的兴趣还不足以让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

这种情况下,多邻国便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,它以免费的语言学习吸引新用户,并通过游戏化机制降低他们学习的心理门槛和使用门槛。而且5-15分钟的学习时间设置,能够充分适应碎片化场景。

正如多邻国中国区市场营销负责人张楚楚在采访时提到的,多邻国对应的不是正襟危坐的、准备自习的状态,而是更轻松的学习场景,甚至可以说,多邻国是在和抖音(TikTok)、小红书这些娱乐方式竞争。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图片来源:多邻国品牌手册

  • 幽默感设计:将“幽默”打造成一种社交货币

出于兴趣学习一门外语,与应试的不同在于,学习者会更关注内容的实用性。所以比起语法和词汇量,多邻国似乎把更多重心放在场景化对话上,比如去餐厅点餐,介绍自己的家人等等。

但这当中偶尔也会冒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语句,以下是来自小红书网友分享的一些例子:

●“我没洗澡,因为我的浴室里有一头奶牛。”

●“狗也是人。”

●“我已经去世了。”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图片来源:小红书

据媒体报道,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其实是团队有意为之,一方面是加强了趣味性而更容易被记住,另一方面也成为社交分享的话题,当用户在小红书等平台嘲笑这些句子有多离谱时,无形中也成为了多邻国的“自来水”。

App的组件设计也充满幽默感。那只名叫多儿的绿色猫头鹰会时不时“抽风”,比如表情皱成一团,据说是为用户只会说一种语言而感到“恶心”。网友截图分享,引发二次传播。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只有那些能激发用户分享欲望的内容,才能真正赢得传播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忠实用户对多邻国的吐槽、戏谑、嫌弃,其实呈现出一种更迂回并且有张力的搞笑感。换句话说这里品牌和用户的关系更像是“损友”,互相调侃,但实际上情感深厚。而这些调侃,恰恰最能成为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热梗。

02、有人味的IP,靠“发癫”出名

品牌和用户能有“损友式”的深度连接,离不开品牌IP的人格化打造。

不过品牌人格化,如果仅仅是创造一个吉祥物,并以其口吻定期更新社交媒体,仍然缺了些“人味儿”,尤其有些IP账号还承载着一部分PR功能,内容可能比AI互动更像人机。多邻国另一个突出的特点,就是通过一系列贴合当下年轻人精神状态的“发疯”式运营和营销,打造有人味的IP形象。

  • 撒泼打滚式地“劝学”

多邻国的消息提醒可能是所有App中最“烦人”的。

如果你几天没学习,可能会收到多邻国满是暧昧的信息“我好想你”,或者被质问“你一点都不学是吗”,又或者是像这样:“是我,拽姐。4天没练习了,你是想怎样?……算了,懒得管你。”

这些贴近真人语气,充满情绪化的语言,完全打破了传统教育软件一本正经的形象。

它的App图标和桌面组件也将“情绪化”的特点一以贯之。比如有人如果长期不打卡,手机上的多邻国图标可能会变成怒火焚身的版本。为了劝你学习,这只小绿鸟演化出几十种不同的形态,有抛媚眼的,也翻白眼的,有大脑开窍的,也有瘫成烂泥的。这种设计巧妙地在用户和设备间建立了情感连接——你会觉得那不只是一款App,而是一个精神状态很美丽的“学习伙伴”。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而这只鸟前不久还“去世”了。这也是近期多邻国的一个热门营销campaign。

先是官方在X上发讣告,说鸟被车撞死了。同时其他品牌参与联动,网友开始玩梗,最后演变成一场“复活挑战赛”,用户需要完成学习任务来复活多儿。我们发现多邻国在IP运营上保持了较为完整的系统性,一是人设始终保持一致,一是营销端和运营端也紧密配合,保持话题的一致性。

不过也有人指出,多儿的死亡营销,其实大部分互动是品牌之间的合作,有自嗨之嫌,他还提到“死亡互联网理论(The Dead Internet Theory)”,认为当下的网络环境充斥着品牌内容和机器人评论,真人发布的内容越来越少。这也是品牌在社交营销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。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图片来源:多邻国X账号

另一方面,针对不同国家市场,多邻国的IP营销在底层逻辑的基础上,采取了更本土化的策略,分别在平台选择和流行文化的结合上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。比如在中国更注重达人合作和社交媒体,比如抖音、小红书、B站等,而且品牌关注到除了多儿,国内的年轻用户尤其偏爱紫头发的拽姐,于是也会在这个人物上去做更多延伸。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图片来源:多邻国抖音

另一个例子是非常出圈的绿色炸鸡。这是多邻国在日本与肯德基联名推出的套餐KFD(“油炸多儿”),因为品牌洞察到,日本家庭在圣诞节有预订“肯德基家庭套餐”的习惯。而且这个联名套餐也与语言打卡相连,如果用户没有打卡,就会收到一个特辣版本,并接受惩罚。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图片来源:多邻国小红书

多邻国的多儿,总让我想到蜜雪冰城的雪王。雪王的走红,可能是从在街上跟其他充气玩偶打架开始的,从此“街溜子”的形象深入人心。后来品牌官宣雪王成为新品“厚芋泥奶茶”全球代言人,还在香港上市时去敲钟,都引发了网友热议。

多儿和雪王的异曲同工之处,就在于他们都是“非常规”的,不管是发疯还是打架,都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品牌的严肃性,在社交媒体上为用户带来惊喜感。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图片来源:抖音

03、“如何让人爱上西兰花?把它做成甜点”

多邻国的表现揭示了一个反常识的洞见:要让人们坚持学习,或许比起强调它的“有用”,突出它的“有趣”更有成效。就像把健康的西兰花做成美味的甜点,多邻国把语言学习包装成了一场游戏。

创始人Luis von Ahn曾做过一个比喻:“让人们爱上吃西兰花的方式,就是把西兰花打造成甜点。

打造甜点的背后,AI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据悉,早在大模型还没火起来的时候,多邻国就开始全面采用AI优化用户体验。它的算法能精准预测用户心理,比如控制答题正确率在80%,比如在更适当的时间发送个性化提醒。2023年3月,多邻国推出采用GPT-4的新产品Duolingo Max,提供“解释我的答案”和“角色扮演”两大功能,让学习过程更加互动有趣。

财报显示,2024年该产品订阅用户占比达5%,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。

总结多邻国让人“上瘾”的秘诀,可以归纳为两点:

首先是极致的娱乐化和游戏化设计,让学习像玩游戏一样充满乐趣;其次是富有“人味”的IP运营,通过情感连接增强用户粘性。这两者也验证了品牌反复强调的“社交优先”的战略,通过激发分享促进传播。

换句话说,多邻国的“上瘾”其实是产品驱动的,营销围绕产品本身的可传播性展开——当学习过程足够有趣,学习体验被打造成一种社交货币,用户的自发分享才是最有效的增长杠杆。

揭秘多邻国的“上瘾”机制

本文由:品牌议题 发布于外推氪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aituikr.com/article/45204.html

(0)
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1 日 下午5:47
下一篇 11小时前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微信:LXB209188
邮箱:2544449188@qq.com
备注:周一至周五,请告知来意。